首页 > 电子播报 > 功能 > 正文

沈阳到2025年建立50所体育特色学校

辽沈晚报 2021-11-24 14:15:04

到2025年,沈阳全市新增小学93所。辽沈晚报记者王迪摄

日前,沈阳发布“十四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打造“幸福教育”品牌,办出学位充足、办学规范、保障有力、创新发展、人民满意的教育,以有力支撑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和国家中心城市创建。

“十四五”期间,沈阳将努力构建起覆盖城乡家庭的服务全民学习的终身教育体系,全市教育整体步入优质化发展的新阶段,基本建成东北地区教育高地。到2025年,所有区、县(市)都进入到幸福教育示范区创建之中,所有学校都进入到幸福校园建设之中,广大市民对教育普遍满意,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

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超过60%

《发展规划》对不同教育阶段提出了具体的发展目标,包括:基本建成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学前三年儿童毛入园率达到96%以上,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保持在80%,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60%以上,优质普惠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65%以上。50%的区、县(市)基本达到国家县域学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导评估标准。

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全市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达到100%,80%的区、县(市)基本达到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市、区)评估标准,义务教育巩固率保持99%,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学生的课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大幅减轻,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逐年提升;到2022年,创建300所新优质均衡(示范)学校。

实现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全市优质特色学校覆盖率达到80%以上,优质学位占比达到65%,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有机渗透;职业教育形成以高职为主导、中职为基础、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沈阳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人才培养质量全面提升,产教融合型城市基本建成;在沈高校服务沈阳振兴的载体更加丰富、成效更加显著,市属高校转型发展取得新突破;学习型城市建设成效显著,服务全民终身学习的体系更加完善、资源更加丰富,市民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严禁让家长批改作业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落实学校主体责任,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严格控制书面作业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坚持以学生自主完成为前提布置作业,推行“基础+弹性”的作业布置方式,不得布置机械性、无效性、重复性、惩罚性作业。坚持教师全批全改作业,做到及时反馈,严禁让家长、学生代批。将作业设计作为市、区两级教研部门及学校校本教研重要内容纳入教研工作体系。小学基本实现不带书面作业回家,初中基本实现大部分书面作业在学校完成。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保证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每天睡眠时间分别达到10小时、9小时和8小时。

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

实行政府指导价

减轻校外培训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针对存在重大安全隐患、办学证照不全、内部管理混乱、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等四类重点问题,定期对属地内校外培训机构进行全覆盖式排查,坚决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解决过多过滥问题。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组织学科类培训。坚持校外培训公益属性,将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收费纳入政府指导价格管理。对校外培训机构预收费进行风险管控,加强对培训领域贷款的监管,有效预防“退费难”“卷钱跑路”等问题发生。

根据国家和省统一部署,对现有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重新审核登记,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机构,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落实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管理,明确体育、文化、艺术、科技等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设置标准,由各区、县(市)按属地化原则从严审批。坚持谁审批谁监管、谁主管谁监管,健全监管责任体系和工作机制,落实监管责任。

加强校外培训广告管理,确保主流媒体、新媒体、公共场所、公交车辆、公交站点、居民区各类广告牌和网络平台等不刊登、不播发校外培训广告。

增加课后服务供给

初三自习时间不超过20:30

增加课后服务供给。遵循区域统筹、一区一案、一校一策、愿留尽留原则,小学放学后第一阶段开展普惠性课后服务,第二阶段开展个性化教育,对有特殊需求的,可提供延时服务。

初中16:30-18:30提供普惠性服务和个性化教育各一小时,之后可开设自习班进行个别辅导和答疑,初一初二自习时间不超过19:30,初三自习时间不超过20:30。不得利用课后服务和自习时间讲新课,课后服务一般由学校教师承担,也可聘用退休教师、具备条件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课后服务经费主要用于参与课后服务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对于残疾儿童、特困家庭等特殊群体学生,可免费提供个性化教育。

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

中小学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

突出德育实效。健全立德树人系统化落实机制,构建以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强化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早分类疏导各种压力,大力培育学生健全人格、形成自信自强精神品质,增强学校、家庭和社会教育合力。

提升智育水平。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严格落实起始年级零起点教学。

强化体育锻炼。到2022年,配齐配强体育教师,开齐开足体育课,办学条件全面改善,学生身体素质和综合素养明显提升,中小学生近视率每年同比下降0.5%以上,到2025年,建立50所体育特色学校,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学校体育体系初步形成。

增强美育熏陶。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到2025年,初步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加强劳动教育。根据各学段特点,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以实习实训课为主要载体开展劳动教育。

到2025年新增100所公办幼儿园

到2025年,新增100所公办幼儿园,新增公办学位2.5万个。新建小学原则上“一校带一园”,充分利用空置厂房、公共服务设施、中小学闲置校舍等办公办园,鼓励支持有实力的国有企事业单位、普通高校举办公办幼儿园。每个街道、乡镇原则上至少办好一所公办园,每个乡镇公办幼儿园达到三星以上。开展幼小衔接攻坚行动,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学科双向有效衔接。幼儿园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90%以上。

到2025年全市新增小学93所

编制中小学校布局规划。按照“15分钟社区生活圈”建设要求,开展教育设施现状摸查,对各个学校的用地范围、办学规模、办学性质及实际在校人数等逐一登记造册,形成各个学校“一校一档”以及学校现状“一图一表”。

到2025年,全市新增小学93所,新增小学学位15万个;全市新建初中(包含九年一贯制学校)55所,新增初中学位7.9万个;全市新建高中10所,新增高中学位2.5万个,省示范、省特色普通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65%。

提高教师素质师德失范“一票否决”

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失范曝光平台,严格规范教师从教行为,从严治理乱补课、乱收礼等行为,严肃查处违规人员,实行师德失范“一票否决”,影响恶劣者按程序撤销其教师资格。完善人才培养培训制度,实行全体教师五年一个周期的继续教育培训。完善校长选拔和任用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实施乡村教师重点支持项目,每年组织200名乡村骨干教师开展专业化提升培训。到2025年,培育1000名以上产学研能力较强的“双师型”教师。

教育国际化接收国际学生学校达150所

支持基础教育深化国际交流。鼓励全市中小学与国(境)外学校建立友好学校关系,到2025年,接收国际学生学校数量达到150所;支持职业教育强化国际合作,支持职业院校有计划地学习和引进国际先进、成熟适用的人才培养标准、专业课程、教材体系和数字化教育资源,支持承揽海外大型工程的企业与职业院校联合建立国际化人才培养基地,鼓励职业院校承办和选派师生参加国际技能大赛。支持高等教育开展高水平交流合作,鼓励支持在沈高校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和学术机构在学术交流、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广泛合作,积极参加国际合作研究项目、高水平国际学术会议。辽沈晚报记者王琳

相关推荐
24小时热闻
精彩图片

    关于我们 加入我们 联系我们 商务合作

电子播报  www.dsbbw.cn 版权所有

 

投稿投诉联系邮箱:8 8 6 2 3 9 5@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