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大数据应用先天不足

《计算机世界》记者 别坤

大数据一词在2013年的ITS(智能交通系统)领域中频频出现,各地有多个大数据应用落地,主要集中在车辆视频监控、公众出行路线优化等方面。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高新民提出,大数据应用的落地还是要靠公众参与:“要广泛依靠公民、企业和社会力量,开放数据思路,探索政府、企业、公民多方共赢的新模式。”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专家组组长、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认为,大数据实际上是中国ITS产业中软件业发展的良机。“过去大家比较重视基础设施建设,钱都投资在硬件设备上,这样容易拿到投资,也容易看到效果;但现在我们已经进入了下一阶段,开始加强对软件的重视,大家都在谈大数据、云计算,就已经体现出ITS厂商正在利用数据来发展软件,未来,软件会越来越得到重视。”

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智能交通系统专家组组长、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王笑京

中国ITS是否已经具备了运用大数据的基础条件?王笑京对此有独到见解:“尽管大数据概念很热,ITS数据也看似很大,但实际上我们获得的数据还不够充分,数据的覆盖范围也太小,不具有代表性。例如浮动车的数据很多,但一个城市只有一、二万辆浮动车,覆盖范围太有限了,无法反应真实的交通状况。”

此外,在数据清洗、分析、提取环节,国内的基础设施和技术条件也很不成熟。王笑京说:“以视频监控数据为例,必须是固定摄像机、固定焦距、固定镜头,才能够准确地识别出实时交通状况,目前这种可摇动的、可伸缩的摄像头,都无法测出汽车准确的位置和速度。每个城市都有几万个摄像头,但是没有哪一个城市能从数据中分析出交通状况来。”

“实际上,交通数据采集、分析的问题在我国还没有得到解决。这就是大数据的风险和不完善的地方,你可能分析不出现象,或者分析出错误的现象。”王笑京说,”大数据目前只是一个辅助决策的工具,你无法信任它。”

来源:计算机世界

编辑: 发表于 2013 年 9 月 5 日
文章栏目: 物联网, 标签: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