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农业物联网建成 对农作物生长环境远程控制

内容提要:轻点鼠标,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查看手机,即可掌握鱼塘水温、水质酸碱度。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作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实验区之一,本市已建成国内首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

农业物联网

轻点鼠标,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查看手机,即可掌握鱼塘水温、水质酸碱度。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作为全国三个“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实验区之一,本市已建成国内首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

农业物联网是指在大棚控制系统中,运用物联网系统传感设备,采集农业生产信息,实现对农作物生长环境的远程控制。去年,天津与上海、安徽被农业部确定为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试验区。本市随即启动了农业物联网“12345”工程,即构建1个天津农业物联网平台,建设20个(推广示范200个)核心试验基地,建立3种类型农业物联网展示窗口,探索4种农业物联网应用模式,取得5项成果。

全市农业物联网建设共投入近1亿元,建成了国内首家省级农业物联网综合应用平台,涵盖了市场价格、遥感等领域数据库17个。目前,本市共建设核心试验基地10个,开展了节能温室、工厂化养殖车间、养殖水面、大型企业牧场及养殖场的示范应用。在物联网技术开发方面,本市研发出应用平台、传感器、通讯协议、网络管理、智能机器人等一批科研成果。

津郊万余亩蔬菜大棚实现智能控制

轻点鼠标为蔬果施肥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本市已在津郊1000栋节能温室大棚推广农业物联网示范应用技术,总面积超过1万亩。这些示范应用的种植基地,管理人员只需敲敲键盘即可实时查看庄稼长势,轻点鼠标就能自动给瓜果蔬菜浇水施肥。

在津南区小站镇创意农业示范园区的大棚里,悬挂在墙壁上的节能温室智能监测控制系统,可清楚地看到监测的各个棚室的生长环境情况,农户们只需要轻点鼠标,就能看到棚室内土壤、空气的温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相关信息。“管理大棚省工省时,瓜果蔬菜产量翻番,收入也成倍增加。”种植户说,以往多人管理一个大棚,如今运用物联网技术,只需一人就能管理几十个大棚。

目前,本市已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综合监管平台,放心菜基地信息管理系统已监管10个区县、50个乡镇和122个基地,实现了生产档案全程在线采集管理。物联网技术的应用提高设施蔬菜生产的智能化水平,减少人工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农产品质量。

13家水产养殖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

打开手机给鱼虾投料

在滨新新区一家大型水产品工厂化养殖基地3.5万平方米全封闭内循环海水养殖车间里,清澈的水池里养殖有半滑舌鳎、石斑鱼、牙鲆、大菱鲆、对虾等上百个海珍品种。养殖车间里装有各种传感器、摄像头等物联网设备。

“一个养殖场只需一两名工人,坐在监测室里轻点鼠标,或通过手机屏幕就能掌握池塘里鱼儿的生长情况,给鱼儿大虾投料了。”技术员说,通过物联网管理水产养殖,可实时记录水产品养殖过程,包括产地、养殖人员、投放饲料品种等数据。水产品上市后,消费者只需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扫描二维码,即可溯源获取水产品养殖、运输等信息,确认产品是否安全放心。

今年本市已有13家水产养殖企业应用物联网技术来管理鱼塘虾池,包括工厂化养殖车间50000平方米、池塘养殖达1510亩,分布在西青区、武清区、蓟县及滨海新区的塘沽、汉沽、大港等地。不仅节省大量人力和生产成本,还能使鱼虾蟹产量提高20%以上。

30余个养殖场运用物联网技术

猪舍装监控奶牛戴项圈

记者从市农委获悉,今年本市已有30余个养殖场运用物联网技术,不仅提高畜禽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还使肉蛋奶更安全放心。

在宁河县农夫农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种猪养殖场干净整洁的猪舍里,成群的猪仔在悠闲地吃食、散步。今年该养殖场在9栋猪舍安装了生产环境和视频监测系统,实现了生产车间的视频监控、种猪与仔猪舍自动温度调节和信息管理功能。养殖场还装有9台智能化饲喂站,300多头猪实现单猪自动定量饲喂,智能化养殖大大提高了养殖效益。

在宝坻大钟庄镇的示范牧场,每头牛的脖子上都戴着一个项圈,耳朵上都戴有耳标。这项智能识别系统可记录每头奶牛产奶多少、牛乳成分、体重是否变化、运动量多少等信息。“牛乳成分变化反映着牛的健康状况,奶牛一整天都没出来活动可能就是身体不舒服了,这些异常信息就会反馈到电脑处理系统,自动传到牛舍门上的电子控制器,其他的门立刻关上,而通向门诊室的门立刻打开,兽医就在那儿等候生病的奶牛。”饲养员说,物联网技术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实现产品的溯源,通过认证条形码、塑料悬挂耳标或两个电子纽扣耳标来标识初始牛群,给畜体建立身份信息数据库,应用物联网技术,实现畜产品从农场到餐桌全过程数字监控和质量可追溯。

本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取得新成果“小气候站”进驻百余农业园发布日期: 2014-08-04 00:00作者:本报讯(记者黄建高)经过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本市农业物联网技术取得了新成果,传感器、农田小气候站、水肥一体化系统等相继投入到生产中,为设施农业助力。

在武清区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一台“田间小气候站”架在设施大棚门口,上面安装有风向仪、风速仪、温湿度传感器等多种设备。随时向种植户提供风向、风速、温度、湿度、气压、雨量、太阳总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等8种气象数据。这是本市科技企业研发的农业物联网设备,并已实现量产,在郊津100余个设施农业园投入使用。

本市在应用平台、传感器、通讯协议、网络管理、智能机器人等领域研发已取得新成果:一批物联网传感器成功研发并投入生产应用;农田小气候自动观测站已实现量产;电力载波传感器、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进入规模应用;一批配套软件系统成熟应用,黄瓜辅助育种系统为科研育种提供支撑。此外,天津梦得集团、生宝谷物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海发珍品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一批应用主体逐步探索应用模式,技术应用、管理体系日趋成熟。

来源:今晚报  作者:黄建高

编辑: 发表于 2014 年 8 月 4 日
文章栏目: 物联网, 标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