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一张画像寄托母亲的哀思

来源:沈阳网  

2018年3月8日刘英灏来沈扫墓时留影。

英烈简历

唐玉楷,山东荣成人,1923年生,生前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27军组织部副部长。1938年入伍,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勤务员、卫生员、文化教员、指导员、纵队干部科长、团副政委、军组织部副部长等职。1952年4月10日,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遭敌机空袭光荣牺牲。

入葬情况

1953年2月28日,唐玉楷入葬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墓地番号东区二排七号。

唐玉楷家人获知亲人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的信息是在1964年。那年唐玉楷烈士的外甥刘英灏才8岁,他还清晰地记得有一天家里来了一位军人,自称是唐玉楷生前战友的儿子,他给姥姥和母亲带来了她们盼望已久的舅舅的信息,原来舅舅被安葬在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2021年12月8日,住在上海的刘英灏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由于他舅舅留下的照片已经部分烧焦,为便于祭奠,他妈妈到上海一家照相馆专门请画师,根据残破的照片画了一幅人物肖像素描,放在家里的镜框里,并且长年挂在墙上,这张肖像素描一直陪伴着姥姥到她临终。

离家14年,“回来”已是烈士通知书

1938年,胶东半岛已被日本侵略军占领,15岁的唐玉楷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刘英灏曾听姥姥讲过,舅舅从小就天资聪颖,非常喜欢读书。有一天晚上,天已经黑了,他突然告知母亲,他坚决不当亡国奴,要参加八路军保家卫国,并嘱咐母亲此事千万不能告诉任何人。后来姥姥得知,舅舅离家之前,就已经在地下党组织的带领下参加了八路军。

刘英灏说,由于战争年代无法通信联系,姥姥常常思念儿子,四处打听他的下落,直至新中国成立后的一天,她突然收到来信,才得知儿子还活着。信中唐玉楷告诉母亲,他会尽早回家来看望她。但是,姥姥等来的却是烈士阵亡通知书。

由于有文化、思想进步,唐玉楷到部队后多数时间做的是政工工作。到1947年,他已任华东野战军第9纵队组织部干部科科长。1949年2月,9纵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27军。当时,部队大多数干部文化水平低,违纪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种情况,唐玉楷建议在干部队伍中开展一次“解放军的干部应该是个啥样子”大讨论。大家畅所欲言,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认识到了当干部光有一腔热血、一股冲劲儿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带兵打仗的文化知识和能力素质。

曾经回国,却无暇回家探望父母

1950年11月,时任志愿军第27军组织部副部长的唐玉楷随部队入朝参战。他从事多年干部工作,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战场上,由于生活物资紧缺,有时机关一连吃几天的野菜,有的干部就发牢骚。唐玉楷及时找他们谈心:“革命军人没有吃不了的苦,前方战士浴血奋战、英勇杀敌,他们都没有任何怨言,我们吃这点苦又算得了什么。”那些有点情绪的同志听了他的话,都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表示一定要发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再苦再累,都会正确对待、自觉克服。

1951年12月,27军在金城、元山地区进行精简整编,从机关精简出800余人,除部分充实到战斗连队外,其余人员回国休整,组织上把回国带队的任务交给了唐玉楷,并要求他翌年再接一批留守干部入朝参战。回国后,唐玉楷发现留守干部中,个别人存在着怕艰苦、怕牺牲的思想,甚至“泡病号”、拖时间,不想入朝。唐玉楷没有简单地命令他们跟部队走,而是耐心地对他们进行教育,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事例打动说服他们。这些干部终于放下思想包袱,消除恐惧心理,纷纷表示要在战场上杀敌立功、为国争光。而一直忙于工作的唐玉楷却无暇回家探望父母。

接续祭奠,只为了却亲人的牵挂

1952年4月10日,唐玉楷带着一批留守干部再次入朝时,途中遭遇敌机空袭,不幸牺牲。此后,部队来人到家探望,带来了唐玉楷的烈士阵亡通知书和一张从他上衣口袋中找到的已经部分烧焦的个人肖像照片,这是唐玉楷留下的唯一遗物。听部队人讲,唐玉楷当时是坐在吉普车里,带领大部队夜行,突遇敌机空袭,美军机先是投下照明弹,然后向车队投下燃烧汽油弹,燃爆了他的吉普车,唐玉楷不幸遇难。

刘英灏说,姥姥思念了儿子一辈子,临终前,她还嘱咐女儿要常去沈阳看看哥哥。受母亲之托,刘英灏曾多次来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祭奠舅舅。因为烈士陵园没有唐玉楷照片,他特意把肖像素描画拍成照片给了烈士陵园。

刘英灏的母亲仍健在,住在上海,她还时常牵挂着这个安葬在沈阳的哥哥。刘英灏说:“2020年10月,母亲从电视上看到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整修后重新开放的新闻,随即让我请陵园的工作人员拍些纪念馆内展览照片给她看。当我获得了这些照片给母亲看时,已经90岁、目光有些呆滞的母亲,眼睛一下亮了,她久久地端详着每一张照片,嘴中发出微弱声音念叨着,我知道,她在怀念着她英雄的哥哥。”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周贤忠/文

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刘英灏/供图

关键词: 哀思 画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