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辽博推出“两汉魏晋时期辽宁饮食文化”展

来源:沈阳网  

①陶仓

②宴饮图

③灰陶炉(炙炉)

新年的脚步近了,辽宁省博物馆将在跨年之际推出多个重磅展览。12月22日,由辽宁省博物馆主办,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辽阳博物馆、朝阳博物馆、朝阳县博物馆协办的“知·味——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展在1层5号展厅与观众见面。

此次展览分为“寻遍珍馐”“炮制佳肴”“啖味美器”三个单元,共展出文物95件(组),同时辅以丰富的图文资料、生动的看板故事、有趣的知识讲解,全面系统地为观众解读两汉魏晋时期辽宁地区的饮食文化。此次展览展至2022年5月22日结束。

精美陶仓反映饮食物产丰富

据文献记载,战国时期辽东地区的农业生产已经初具规模,农作物和家畜种类齐全,物产也较为丰富。辽宁地区两汉至魏晋时期遗址和墓葬中出土了大批农具、陶灶、陶仓等,说明当时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进入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可见那时饮食物产已十分丰富。在“寻遍珍馐”展厅,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一个个样式不同的陶仓,策展人马卉告诉记者,“仓,就是古人用来贮藏粮食的建筑,而陶仓就是考古墓葬出土的模型,可以反映当时的生活状态,而有的陶仓具有汉代建筑的特点。”马卉介绍,展厅中有的陶仓特别精巧,“不仅是双开门的,内部还有格挡,可以分类放置食物。陶仓上还有镂空的小洞,目的是通风干燥,实用性很强。”

两千年前古人就流行撸串

“民以食为天”,作为中国饮食文化史的重要阶段,两汉魏晋时期是人们烹饪技术、饮食文化逐步走向多元的起点。根据文献记载及考古发现,中国古代的烹饪技法主要有:炙、烩、熬、炝、汆、蒸等,而“炙”就是今天大家熟悉的烧烤。在展厅“炮制佳肴”单元中,观众可以看到汉魏时期的灰陶炉(炙炉)。马卉表示,有文献记载“有丳(chǎn,肉签)贯之加火上也”,“说的是古代人用签子将肉串好,放在炉火上烤,也就是我们现在的烤串。”

此外,魏晋时期,活动于辽西的游牧民族为了方便生活,多使用一种叫做“鍑”(fù)的器物,展厅中展出的“圈足提梁铁盖铜鍑”就是不用挖灶坑,可以随时放置在地上生火烹煮食物的器物,因满足游牧生活的饮食方式而广为使用。

宴饮图展现一人一案的饮食习俗

据有关史料记载,在两汉魏晋时期,人们是分餐进食的。在“啖味美器”单元中,记者在辽宁境内发现的两汉魏晋时期壁画墓宴饮图中看到了当时的人们席地而坐、一人一案的宴饮场面。在圆案或长案之上有条理地摆放着各种小型的盛器,如耳杯、盘、盏、钵等,在墓中也有与壁画相应的器物出土。精致的餐食与精致的餐具相配,体现了古人在饮食中追求色、香、味俱全,也反映出古人对生活的美好追求。马卉表示,希望通过展览让大家了解丰富的饮食结构与食材、科学而多样的饮食方式及延续至今的用餐礼仪,“这次展览通过两汉魏晋时期辽宁人在生活上的点点滴滴,向世人展现了当时的饮食文化面貌,也为人们了解‘有滋有味’的辽宁,增添了别样的味道。”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主任记者张宁实习生胡水蓝蓝

主任摄影记者常晟罡

关键词: 两汉 魏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