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电子时报 > 国际 > 正文

河南下一所“双一流”高校会是谁?

2021-12-13 16:00:41来源:大象新闻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日前印发意见,明确职业本科与普通本科学位证书具有同样效力。放眼全国,新一轮高校改革浪潮已经开启。在河南,高校布局逐渐明晰:将大力支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双一流”建设,遴选7所高校作为后备军;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日前,河南省政府印发了《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明确河南将组建电子科技大学、航空航天大学等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等本科高校,覆盖地区和学科领域空白。

为提升高校的创新源头供给能力,同时为现代化河南建设培养更多的人才,在河南省委的谋划下,河南高校改革正以争分夺秒之势付诸实践。随着各项具体政策的出台,在豫高校的发展层次、结构布局也会发生重大变化。河南的高校改革为何如此紧迫?在创新驱动背景下,此次改革将走向何处?谁最有可能成为下一所“双一流”高校呢?

建设现代化河南 “高校责无旁贷、首担其责”

“考个好大学太难了。”河南人总是感慨。

实际上,多建几所“好大学”,不仅是家长学生之盼。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相对滞后,与人口大省、考生大省地位不相称,是河南长久以来的痛点。在11月29日召开的河南省科技创新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省委书记楼阳生指出,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事关未来、事关大局,对现代化河南建设具有全局、基础、战略意义。

高等教育不仅连接当下,更关乎未来。据教育部网站消息,我国高校以不到全国10%的研发人员、不到全国8%的研发经费,承担了全国60%以上的基础研究;承担了60%以上的重大科研任务,建设了60%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获得了60%以上的国家科技三大奖励。2012年到2017年,高校占据了国家科技三大奖的半壁江山(总占比55.08%),其中自然科学奖以及技术发明奖主要来自高校。

2021年4月,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一流大学建设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更好为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服务。

对于河南来说,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高水实现现代化河南 ,“高校责无旁贷、首担其责”。正因为此,楼阳生自今年6月来到河南不久,就先后前往郑州大学、河南大学调研,要求大力支持两所高校“双一流”建设。

拉高标杆、攥紧拳头 河南已确定一批双一流“后备军”

要推动整个河南高等教育的发展,光靠郑大、河大远远不够。

履新河南后,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科技职业大学等省内高校均留下了省委书记楼阳生的足迹。“要以前瞻30年的战略眼光、战略思维、战略举措,谋划推动河南高等教育发展。”在郑州大学调研时,楼阳生再次提出“前瞻30年”,随后“双一流”建设版图扩大。

9月,河南遴选出7所高校作为“后备军”:选取11个学科作为“双一流”创建学科,并力争新增1~2所高校进入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10月,河南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再次明确:推动郑州大学、河南大学在“双一流”建设中晋位升级,加强“双一流”大学第二梯队建设。

随后,河南对7所试点高校开始了改革。11月13日省教育厅召开普通本科高校全面深化改革试点工作调度会,聚焦了制约高校创新的关键领域:大学治理体系、大部制改革、干部选任制度、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引育制度、学术治理结构、科研评价制度、校院资源配置……此后,河南将围绕这些改革重点在不同层次的高校探索新路,为全面推进改革提供可供借鉴的经验和案例。

更多的支持、更宽松的空间,正成为一种趋势。11月,河南省印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优化科研生态环境的若干意见》,明确在省级科技研发专项、省高校重点科研项目基础研究专项、中原院士基金中开展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业内人士认为,试点是激发科研活力的良好开端。

12月3日,省委常委会议作出进一步强调:拉高标杆、攥紧拳头,深入推进高校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优化调整。

“拉高标杆”是志存高远,“攥紧拳头”是优化升级。唯有如此,才能做到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国家重金支持 河南将组建新型研究型工科大学

河南高校改革发展,可谓中部发展重要一环,不仅河南重视,国家也相当支持。就在10月29日,财政部和教育部提前发布了《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支持地方高校改革发展资金预算的通知》,预计将总额为313.0149亿元的资金下发至各地区,其中河南以32.4464亿元位居榜首,可见国家层面扶持河南高等教育发展的决心。在此前国务院的《关于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中,便明确提出加快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支持中部省份共建共享一批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国家层面的支持外,河南也在主动谋划努力进取,不仅要大力支持“双一流”高校和“后备军”发展,还以“前瞻三十年”的战略眼光,对全省百余所高校开启“去粗取精”的特色发展之路,以进一步优化调整高校结构布局、学科学院、专业设置。

根据河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的《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河南将撤销、停招“肿繁虚杂旧僵”专业点300个左右,高标准建成省级及以上一流本科专业点1000个左右。

与此同时,河南将新增本科高校,覆盖地区和学科领域的空白:到2025年,河南省高校区域、层次、类型布局趋于合理,所有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实现本科高校全覆盖。这意味着,济源、三门峡、漯河、鹤壁等地市也将拥有本科高校。在类型方面,这些新增高校将填补电子科技、航空航天、体育、美术等类型本科高校空白,理工类高校占比达到60%以上。

河南已将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摆在重要位置,把高等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全局中来考虑。为了能进一步加快推进高等教育结构优化调整的步伐,11月23日,河南省委、省政府在京与教育部、科技部、中国工程院等分别进行会谈,省委书记楼阳生以“三个恳请”向科技部、中国工程院与教育部在省部合作、智力和人才支持、双一流建设、高等教育布局优化调整、职业教育创新发展等方面寻求更多指导帮助。

“双非”高校迎来特色发展“小目标”

如果实现在中原大地“起高峰”需要“双一流”矩阵的“强”,要让高校更全面地融入服务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大局,则需众多在豫高校做到“特”,在学科建设中实现产学研贯通、上下游一体,为高质量发展增势赋能。

对于河南来说,多支持一些高校优势学科发展,打造更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的院校,也将激活全省高校“双一流”建设的“一池水”。

12月3日,河南省教育厅发布公示,拟增补52个专业点为2021年度河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加上此前9月的公示,今年共有253个专业点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这个名单上就有20余所非“双一流”矩阵的高校。

在全省一盘棋的背景下,“双非”高校的发展步履不停。

不久前,教育部网站公布2020年学位授权结果,郑州轻工业大学成为审核增列的博士授予单位,多所在豫高校新增博士、硕士学位。随后河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提升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实施意见》提出,争取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高校新增为博士学位授权高校、洛阳师范学院等高校新增为硕士学位授权高校;持续实施特色骨干大学和特色骨干学科建设计划,新增10个左右特色骨干学科(群)。支持更多高校争取学位授权和特色发展,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冲“双一流”之前的“小目标”。

河南下一所“双一流”高校会是谁

“双一流”名单并非固定,它以学科为基础,对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监测,实行动态管理。有了这样一个动态机制,一些有着特色学科的高校便有了进入“双一流”的机会。

从我国20世纪90年代的“211”和“985”工程,到目前的“双一流”建设,有20余所高校凭借特色学科实现了“逆袭”,从非985、211的“双非”高校,成为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以上海为例,其不仅实现了原有211、985院校与“双一流”的顺利接轨,更使上海海洋大学、上海体育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双非”院校(非211、985院校)跻身“双一流”学科建设院校,且“一流学科”都是A类,地位稳固;再比如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科评估A+,也从“双非”入选“双一流”。

由此可见,“双一流”与“学科评估”虽然没有直接对等,但一所高校学科实力必然是影响其“双一流”评选的重要因素。

年末岁尾,按照此前时间节点,第五轮学科评估结果或将揭晓。原有的B类、C类“一流学科”院校是否会被淘汰出局?是否会有新院校“上车”?这些问题均成关注焦点。

由此,河南“双一流”后备军的学科评估情况也值得关注。在河南科技大学、河南师范大学、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理工大学、河南工业大学、河南中医药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大学7所“双一流”后备军中,哪些学科评估会更进一步?哪两所未来更有希望入列第三轮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呢?百舸争流,值得期待。

责任编辑:

相关内容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