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韩国古代王陵墓砖,六朝南京人造

来源:扬子晚报  

近日,世界文化遗产——韩国武宁王陵附近发现了一块刻有铭文“造此是建業人也”的墓砖。“建业”是南京在三国时期作为孙吴都城的名称。学界认为,当时南京的工匠远渡重洋来到朝鲜半岛西南部的百济国,参与了该国国王陵的修建。这块最新发现的1500年前“南京人造砖”,为当时双方密切的文化交流再添力证。 

朝鲜半岛曾长期处于“三国时期”,高句丽、新罗、百济三个主要政权鼎立。武宁王是其中百济国的第25代王,于公元501年至523年在位。其陵墓位于今日韩国公州,即百济国第二个首都熊津所在地。武宁王陵自上世纪70年代发现以来备受学界关注,被誉为20世纪韩国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2015年,韩国“百济遗址区”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武宁王陵及其所在的宋山里陵区是其中的重要部分。

武宁王在位期间,正处于中国南朝的梁代。根据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教授王志高《百济武宁王陵形制结构的考察》,武宁王陵在选址、营造方式及结构上具有典型的“建康模式”,与南京东晋南朝时期墓葬有着惊人的相似。同时,墓葬中出土的各类青瓷器、钱币、铜器等大量陪葬品等更是来自中国南朝的“进口货”。随葬的墓志上称武宁王为“宁东大将军”,这正是史书中记载梁武帝萧衍所授予他的封号。

曾参加“百济遗址区”申遗评审的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张学锋告诉记者,武宁王陵所处的陵区是百济国以熊津为都城时的王室陵园。“当时南梁派遣了一支工匠团队,前往百济,参与了包括王室陵墓在内的建筑营造。”张学锋介绍,朝鲜半岛北方的新罗国与中国北方政权结交,对百济造成了强大的军事压力。而百济则持续以中国东晋、南朝为后援,双方虽不接壤,远隔重洋,但通过海上航线建立了非常密切的交往。

《梁书·诸夷传·百济》记载:“中大通六年(公元534年)、大同七年(公元541年),(百济)累遣使献方物。并请《涅盘》等经义、《毛诗》博士,并工匠、画师等,敕并给之。”百济进献贡品,南梁则回馈以佛教及儒家文化、手工业技艺与绘画艺术,史书中的寥寥数语,描绘出中华文化向朝鲜半岛传播的过程。

张学锋认为,可基本认定是当时来自南京的工匠在百济当地烧造。第一,受限于当时海运技术,由工匠前往当地烧砖比烧好砖运输过去更加便利;第二,当时百济国的地名命名基本使用当地语言,并无“建业”的地名,朝鲜半岛地名效法中国要在“新罗统一”之后即中国的唐代;第三,虽然当时南京的官方名称早已从“建业”改称“建康”,但在南朝仍使用“建业”这一旧称也比较常见,国内也不乏各类出土实物。第四,陵园中的其他陵墓也发现了刻有“梁官瓦为师矣”的铭文砖,也说明了梁代官方的造砖工匠参与或指导了武宁王陵及陵区其他墓葬用砖的烧造。

张学锋还介绍,这块“造此是建業人也”的铭文砖属于“湿刻法”,即砖上铭文并非由模具压制而成,而是当时工匠用尖锐物在潮湿上砖坯上“即兴”写成的,是展现当时一个普通南京人书写笔迹的生动实物。

关键词: 南京 王陵 武宁 韩国 百济国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