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侘寂之美是出口转内销?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为近几年来最为火爆的装修风格,侘(chà)寂风在90后、00后群体中热度居高不下,成为年轻人最爱的潮流风向。其实侘寂风不止停留在装修设计行业,随着新冠疫情带来的消费理念降温,侘寂也逐渐成为年轻人追随的一种生活方式,它代表了低欲时代下的极简生活,倡导在最朴素的温暖中回归生活的本意。

侘寂(わび さび/wabi sabi)是日本美学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指的是朴素又安静的事物。但细究起来,侘寂与中国的古典诗意哲学也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

侘:为了独显一枝洁白的牵牛花

不惜剪掉满园的花朵

“侘”字最开始为茶道专用字,《禅茶录》讲:“侘者,物不足。”南宋时期,两次留宋的荣西和尚把禅宗带到了日本,还带回了中国的茶树种子、制茶技术以及饮茶技巧等,可谓是日本的“玄奘”。茶道在日本由禅宗大师与僧侣们所发扬,被富有的贵族采用,他们精心建造茶室,使用从中国进口而来的华贵茶具。

然而,在16世纪,茶道大师千利休提出了一种新的茶道方式,使之可以在小的茶屋中进行,茶具也是本地的工匠所做。千利休的这种茶道仪式征服了不富裕的民众,成为著名的侘茶道(即以侘的方式进行的茶道),才有了千利休的侘茶美学。

千利休先后担任织田信长和丰臣秀吉的茶头(茶道侍从)。丰臣秀吉生性凶恶,却极爱茶,听说千利休的院子里种满了牵牛花,绿叶环绕着花朵,爬满篱笆,十分壮观,就打算来千利休家里喝茶赏花。

第二天,丰臣秀吉高高兴兴来到千利休家,见篱笆上光秃秃,一朵牵牛花也没有了,那种千花竞放的壮丽景象消失了。丰臣秀吉怒冲冲地来到室内打算问千利休的罪,一进内室他就惊呆了。只见暗淡的室内壁龛上,放着一个小巧的净色花瓶,花瓶里插着一枝洁白的牵牛花,花瓣娇嫩,露水还盈在花心。千利休为了独显这一枝洁白的牵牛花,不惜剪掉了满园的花朵。但是这朵花,确实震撼了丰臣秀吉,他坐下来,品茶、赏花,心逐渐安静。

将满园繁盛的花朵剪掉,只留下这么一朵洁白简单的花,这种荒凉、简单的美感,大量的留白,正是千利休推崇的茶道风格。

在狭小的空间喝茶,本身就是一场修行,空间上的局限,让外界的一切欲望止步,他摒弃的不仅是繁琐,还有心中的杂念。

千利休死的那年,日本茶道正式被确立,茶道的侘之美完成了发展之路。中国茶道代代更新,旧习淘汰,千利休及他的弟子,却一直在延续一种“侘”精神。

寂:源于中国诗词的俳句

形成了寂文化

寂的日本古典写法是:さび,“寂”字,在日本的古书《徒然草》中用来表达年代久远的书册散发出的古旧气味,是一种对古旧之美的欣赏。

室町时代( 1336年-1573年),寂这个概念在俳句的世界中得到了相当的重视。俳人莺立在《芭蕉叶舟》一书中认为:句以“寂”为佳。那种时间的沉淀与生命留白的句子,成为俳句的主流,即为“寂”。

寂,代表了日本的俳句,而俳句的精髓,化自唐诗。因为早在幕府时代,唐诗就开始在日本僧侣寺庙大肆流行,这些人的品位淡然悠远,富有禅意,于是一大批意境唯美空寂的唐诗进入了日本,成为当时文化的一部分。日本学者村上哲见在他的《日本人与汉诗》中写道:“大唐的诗,如同最美丽的长天,让人只能仰视。”

在日本,最著名的一首唐诗是张继的《枫桥夜泊》,这首诗入选日本教科书,可谓妇孺皆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种令人心碎的、凄凉的、孤绝的意境,恰好是日本人推崇的美学标准,也是“寂”的源头。

模仿唐诗的日本诗人层出不穷,以俳句的形式流行。到了江户时代(1603年-1868年),日本出现了一位著名的俳句大师松尾芭蕉,他的俳句深受王维的影响,俳句诗画一体,禅意十足,注重意境之美。

比如这一首比较著名的:凉秋九月白荻放,一升露水一升花。意境孤寂萧瑟,富有禅意,明明就是一幅辽远的深秋荻花图。

明治时代的诗人正冈子规曾说:“俳句、和歌、汉诗形式虽异,志趣却相同,其中俳句与汉诗相似之处尤多,盖因俳句源于汉诗绝句之故。”

模仿中国诗词意境的俳句最终形成寂文化。

侘茶与寂之美渐渐合二为一

成为一个新的词

除了唐诗,中国水墨画也大量输入到了日本。在日本最受欢迎的是僧人牧溪的画。牧溪是南宋末年到元代初期的僧人画家,他的画不遵循传统,拙朴,自由,有稚气,这种充满禅意的、拙朴简洁的大面积留白的画风,给了欣赏者以神秘与无尽的想象空间,很符合禅宗的风格。于是这种以浅淡墨色来渲染空间的画得到了日本画家的大量模仿,这种空、静,烟云氤氲的感觉,与唐诗十分相近,更进一步影响了日本的文化走向。

道教以及禅宗,结合唐诗与宋代牧溪风格的水墨画,构成了一种大量留白、极简又苍凉的美学氛围,正是侘寂风的源头。

侘与寂,最开始并不是一起出现的。大西克扎在《侘寂》一书中写道:侘寂一词,对应日本的短诗“俳句”和茶道。

千利休的茶道美学核心是本来无一物,无一物中无尽藏的禅境,斩断与物欲的联系,与俳句中的空寂十分接近。于是侘茶与寂之美渐渐合二为一,成为一个新的词,一种文化与审美。

李欧纳·科仁在《wabi-sabi·侘寂之美》中举了一个何为侘寂的例子:“如何打扫满是落叶的庭院?首先用草耙把地清理得一干二净,然后,摇晃其中一棵树,好让少许落叶掉落,这就是‘侘寂’。”

如今,侘寂是日本重要的古典文化之一,而侘寂的源头则来自中国唐诗宋画中的气质与哲思之美、茶道等。

从唐诗到宋画,从俳句到茶道,侘寂是从艺术到生命本身的过渡与升华,是更关注生命与精神本身,摒弃奢华与物欲的追求。

侘寂写满了古代中国的诗意与哲思。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