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唐朝诡事录》做对了什么

来源:北京青年报  

《唐朝诡事录》是今年国内影视剧的一匹黑马。它的主演阵容并非顶级,开播之前知道的人也仅限于演员粉丝、原著爱好者和对唐朝探案本身就很感兴趣的观众。但在开播之后,《唐朝诡事录》的口碑逐渐发酵,到现在都能守住豆瓣7.5以上的评分,可见它在观众心中的评价。


【资料图】

观众自古爱看探案。古代是话本小说里的海瑞、包青天、狄仁杰,到了现代,话本小说翻新为影视资源,狄公、包公作古一千年,他们的衍生影视剧还是源源不断,近些年热门的影视剧,有不少也有推理元素,比如《白夜追凶》《隐秘的角落》《长安十二时辰》。

1

说到这部《唐朝诡事录》,免不了跟《神探狄仁杰》对比。时间线相近,人物又有呼应,李元芳饰演者张子健,干脆在剧中演了个裴侍郎。《神探狄仁杰》是一部古装侦探剧,也是一部戏说剧,剧中对突厥诸位可汗的辈分都缺乏考证就是例证。但是这部系列剧,尤其是前两部,能够取得口碑收视率的双丰收,肯定不只是靠打着狄仁杰的招牌、元芳拳打脚踢就能成。导演钱雁秋是一位优缺点鲜明的导演,他对于作品悬疑氛围的营造、叙事节奏的把控是一绝,而且,此君在写剧本时虽然经常自己抄袭自己,甚至写出一些令人哭笑不得的台词,比如“此处定有机关!/恩师,什么是机关?”但他认真起来,却也能写出功底扎实、掷地有声的半文言半白话的长台词,如第一部《滴血雄鹰案》中,武则天经历多次梦魇后对狄仁杰的坦白,她回顾自己沾满鲜血的一生、自己扳倒了一个个政敌,登上最高权力宝座,却也是孤家寡人的一生。武则天的坦白是一位老者对生命中重要时刻的回顾和反思,说者怅然,听者慨叹。

钱雁秋像明清的说书人,对古文经典和传奇小说有一定阅读量,这些经典和传奇成为他的素材,加工之后为他所用。《神探狄仁杰》就糅合了古代公案小说和现代源于西方的悬疑推理模式。如果将它的故事开展、人物设计进行归纳分析,读者就会发现《神探狄仁杰》根本上还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论故事,大抵都是:背景呈现、案件发生、正派与反派角力、主人公步步接近真相、反转(反派占优)再反转(主人公揭穿真相)、案件结束。《滴血雄鹰案》《崇州案》《蛇灵案》《黑衣天王案》莫不如此。而在人物设计上,《神探狄仁杰》选择了经典的侦探+助手(狄仁杰与元芳、曾泰)模式,并且在每一个案件都安排一个隐藏黑手,渲染悬疑氛围。这种搭配模式虽然不新鲜,却也屡试不爽,由于长年累月的积累,反而有利于观众快速理解故事。

梁冠华的出色表演是《神探狄仁杰》立住的重要原因。梁冠华的外形演老年狄仁杰非常适合,一副大家长模样,又不迂腐,更可贵的是他念台词的功力。梁冠华人在北京人艺,受过大量话剧的洗礼。《神探狄仁杰》中狄仁杰有大量台词,尤其是真相大白的关键部分,狄仁杰一人的台词量未必比其他角色加起来的少。这些台词深深影响全局的叙事推进和节奏把控,其中不乏大段长台词,可以说相当考验梁冠华。剧中,梁版狄仁杰老成谋国、温厚沉敛,一副宰相风范,又有慈父的温情,而且留下不少脍炙人口的桥段,堪称大陆侦探剧的经典角色。

《唐朝诡事录》可作为《神探狄仁杰》的后传来看,侦探苏无名是狄仁杰与宋慈的混合弱化版,武官卢凌风是李元芳的替代者,裴喜君等女性角色宛如狄如燕的翻版。《唐朝诡事录》用的是经典的人物组合,这部剧有一点好,它没有新东西,但旧的东西用得到位,尊重观众。

《神探狄仁杰》重探案,幽州案、湖州案、蛇灵案都巧妙,滴血雄鹰案里的无头将军,多少人的童年阴影,曾被有关部门要求删改片段,说明惊悚氛围做得好。《神探狄仁杰》不可复制,梁冠华只有一个,不是谁都可以大段大段念台词而观众不反感。《唐朝诡事录》另辟蹊径,打探案和灵异事件的擦边球,一边引用段成式《酉阳杂俎》的材料,另一边借主人公之口,说这世上没有鬼,维护政治正确。

剧中大部分案子都是开篇渲染鬼气、幻术,最终都是人在作祟,比如《众生堂》里为了一己之私而枉顾人命的医师、《黄梅杀》中渴望科举高中的江洋大盗、《甘棠驿怪谈》里的三兄弟、《鼍神》里装神弄鬼里的官员。《唐朝诡事录》每一个案件都在4—6集左右的体量,属于单元剧,以前TVB的刑侦剧、内地古装探案剧,都喜欢用单元剧的手法,一个一个小案子,串起一桩大案子,小案子的作用不只是提供新鲜感,还在于揭示人物性格、建立人物关系、为大案子埋下伏笔。剧中为了丰富人物形象,埋了一些小心思。比如通过“长安红茶案”让主角苏无名和卢凌风认识、《众生堂》交代配角费鸡师的信息等,使得人物有记忆点。

2

唐朝古装剧不少,拍中宗、睿宗时期故事的却并不多。大部分导演都爱拍李世民、武则天、李隆基,盛世和狄仁杰,唐朝古装剧最频繁元素,中宗和睿宗时期夹在武则天与李隆基之间,时间短,人物杂,把握难度大。但“戏”其实并不少,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的斗法,就在那个时期。唐人段成式写的志怪奇谈百科全书《酉阳杂俎》,书中有些故事也发生在那时。《唐朝诡事录》拍这一时期,填补了唐代古装剧的一个空白。

这部剧讲探案,牵涉政治斗争。苏无名、卢凌风在明面,太子与太平公主斗法在暗面。剧中的太子,就是李隆基,也就是缔造了开元之治又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唐玄宗。剧中时间写得很清楚:唐代景云二年。这是唐睿宗的年号,这一时期,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刚刚通过“唐隆政变”扳倒韦皇后、安乐公主,他们维护了唐庭的和平,是当世最有威望的两人,他们维持着表面的和睦,却又在暗地里钩心斗角。早在唐隆之变李隆基诛杀上官婉儿的那个夜晚,他和太平公主的矛盾就已经种下。李隆基的母亲被武则天所害,他对女人干政深恶痛绝。太平公主则是武则天之后最有政治手腕的女人,剧中借裴侍郎之口也说,当朝七个宰相,有五个是太平公主的人。李隆基登基后就诛杀了太平公主,这是后话。

有趣的是,参与扳倒太平公主行动的,就有该剧主角卢凌风的原型之一薛崇简,他是美男子薛绍的儿子(一说乃是太平公主私生子),但他忠诚于李唐皇室,长大后走向了母亲的对立面。太平公主死后,她的宗亲骨肉非死即贬,薛崇简因站队正确,逃过一劫,但此后下场也不太好。不过,剧中的卢凌风比原型更加刚正不阿,编剧也没有把他和薛绍联系在一起,所以,古装剧人物有原型,但不等于原型。

《唐朝诡事录》的主角苏无名和费鸡师,也有原型。苏无名大致生活于唐高宗到唐玄宗时期,与狄仁杰都是当时有名的探案高手,但留存史料不多,他最早出现于唐朝作家牛肃创作的民间故事集《纪闻》,书中说他做过湖州司马,曾因破获太平公主珠宝被盗案而声名鹊起,但剧中关于苏无名的故事大部分都是编的。历史空白之处,正是编剧发挥的舞台。编剧对苏无名的想象,有狄仁杰和宋慈的影子。

至于费鸡师,魏风华的《唐朝诡事录》原著引用段成式著作提到:“费鸡师是蜀人,相貌奇特,眼是红的,没黑瞳仁,段成式在唐穆宗长庆初年见到该人时,他已七十多岁。每次给人治病,总在庭院里放一只鸡,又取鸡蛋般的江石,叫病人握在手里,随后踏步运气,口中念念有词,鸡便旋转而死,江石亦破碎,病人之疾遂愈。据段成式说,他有家人叫永安,费鸡师称其有厄运,令其服下丸状的道符,随后给其发功,道符竟于永安的脚心展现。费鸡师又曾给段成式的仆人沧海治疗,令其脱光上身,背对着门。费鸡师执笔站在门的另一侧,在门上一边书写道符,一边大声喊:‘过!过!’再看那墨迹,真的透过厚厚的门板而显露在沧海的背上了。”

3

如果单说探案,《唐朝诡事录》的侦探环节并不算出色,相比起《神探狄仁杰》等珠玉在前的作品,其诡计部分只能算中规中矩,要论立意,也不如《大宋提刑官》剧终宋提刑面对皇帝一把大火烧了八大口物证箱子来得悲凉。但《唐朝诡事录》有一点很有趣,那就是发掘了唐人小说的“志怪”部分。

剧中阴森诡异的长安“鬼市”、藏匿着巨型蟒蛇的荒废驿站、红白一体的冥婚场景、说着人话的猫妖等,共同营造了一个诡异奇绝的唐朝世界。但作者并非假托鬼怪,而是依附于幻术。唐人小说记载了许多关于幻术、诡事的内容,《唐朝诡事录》里的大唐第一幻术师沙斯、幻虎、白蟒等异兽等,让这部剧的氛围感变得迷离,观众仿佛进入一个如梦似幻的时空,看这部剧,就有一种翻阅唐朝志怪小说的乐趣。

这部剧在“诡”的部分,做得比“探案”好,进一步琢磨,此剧的武打、美术、置景、道具,并不敷衍,虽非顶尖的立意深刻之作,但在如今的古装剧市场,已经算是水准线之上的作品。

一部作品要被观众喜欢,终归需要讲一个好故事,立住几个被人立住的名字。《唐朝诡事录》在这一点上是本分的,因为这部剧,我信任苏无名、卢凌风、裴喜君、费鸡师等人的存在。

《唐朝诡事录》第一季以和谐收场,太平公主和太子维持着表面的和睦,主角团也都安然无恙,但第二季恐怕会悲凉许多,在第二季的时间线里,太平公主与太子的斗争将进入最后一局,正史上,太平公主死于李隆基之手,而《唐朝诡事录》第一季已经暗示了卢凌风的生母就是太平公主,与此同时,卢凌风又敬重太子。第二季里,卢凌风的心情可想而知,苏无名在滔滔政潮中如何全身而退,也值得观望。

大唐盛世那一抹芙蓉花,沾染几多血色,当李隆基登上帝位后,为帝国的盛世陪葬的是输家满门的性命。而多年以后,当他成为太上皇,念及马嵬坡时的杨贵妃,不知那时已垂垂老矣的李隆基,是否会想起唐隆之变的那一夜?想到自己与大唐帝国曾经蒸蒸日上的年华?而这一切,都已经被时间埋葬了。

关键词: 唐朝诡事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