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时光不老,东四常新!七百年的”银街”很“北京”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周末傍晚,东四北大街西侧胡同深处,一场没有剧本的即兴喜剧正在上演,观众参与其中,阵阵欢声笑语。作为北京历史悠久的商业中心之一,东四南北大街从元代开始便商贾云集、南来北往。2020年8月,700岁的“银街”启动整治提升工程,沿街业态也进一步调整更新。两年过去,提升完成的老街区样貌如何?记者重新走访看到,老字号、老业态保留再创新,剧场、咖啡店、书店等新业态逐步兴起,为老街区注入了新活力。文化味、潮流风和市井气在这里自然地融为一体。

品文化:胡同深处有了社交新场域

“说起变化的话,不少新潮的店开起来了,感觉这老街也跟着年轻了起来。”家住什锦花园胡同的张大爷每逢午后就喜欢坐在街边,和邻里街坊唠唠家常,街上的细微变化都逃不过他的眼睛。“这儿刚开店的时候我就进去转了转,也感受一下年轻人新潮的文化生活。”张大爷身后的书店就是今年春天开始营业的“山海四合by Jetlag Books”。


【资料图】

书店临街,有大面积的落地窗,充满艺术调性的书籍和大量的外文书刊也为年轻人提供了天然的“打卡”素材,不经意间按下快门,一条彰显生活品位的“朋友圈”便蓄势待发。

近两年,随着越来越多的文化机构落户、发展,东四南北大街的文化味越来越浓。

走出书店,沿着什锦花园胡同一路向西,再向南拐进南阳胡同,这里的南阳共享际被视为文艺社交的新场域。深灰色的小楼看着不起眼,里边却别有洞天。一层是铁手咖啡的全国旗舰店,以“咖啡美术馆”为设计理念,桌椅摆设艺术复古,拾级而上,布衣古书局是国内不多的几家展售古本的书店。作为主角,近千平方米的共享际剧场每个周末都会有至少两场演出。最近热播的综艺《一年一度喜剧大赛2》里,不少喜剧演员都是这里的“老朋友”。

南阳共享际主理人赵禹清介绍,这栋建筑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成,原先是中国对外文化集团有限公司的审核场地。“剧场虽然有一定年头了,但是配置很好,所以很多设施设备我们都保留下来继续使用。”在赵禹清看来,这是一个更加亲和、多元的戏剧空间,“二楼就是戏剧人的办公空间,如果你愿意,可以看到他们平时的工作状态,甚至打个招呼也没问题,是很开放的。”

这样新鲜有趣的公共文化艺术空间,东四南北大街上还有不少:猫头鹰脱口秀打造的“NEST巢空间”,隐藏在小小的墨绿色门脸背后,票价几十元的开放麦和专场演出让年轻人轻松走进一场脱口秀;在雪莲·亮点文创园,名为“偶得”的剧场为在改造中保留老厂房楼梯空间偶然而得,喜爱者众多。

逛潮店:新空间连接老居民很“北京”

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晒”出了自己的东四“漫游指南”,其中频频被提到的就是位于东四北大街152号的稻香村零号店。“每次来都能看到新品,很有意思。”消费者吕女士的包装盒里放着秋季限定的点心“京秋红叶”。

尽管动辄排长队的场景在工作日已不复出现,但这家老字号点心店依然不缺顾客与流量,对很多年轻人来说,造型独特的点心样式让人更有“打卡”的欲望。信托商店、吴裕泰不少老字号及传统店铺也得以保留,并重塑店铺形象,留下老北京的生活记忆。

老字号拥抱新零售,新品牌兴起怀旧风。距离“零号店”不到50米,今年夏天开业的红星前进牛奶面包公司人气很旺。店铺装修走的是国潮复古风,最吸引消费者的就是可以拿着玻璃瓶自己“打”鲜奶。前来探店的美食博主小杨说,味道虽寻常,但氛围感很好,逛店的过程很愉快。

不少特色咖啡店也在东四南北大街上也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与新华书店联名的“且慢”咖啡、被称为“鼹鼠咖啡”的“SALTY ICE PLUS Cafe&Bar”……大街上时常能遇到手拿咖啡、散步谈天的年轻人。

新业态的涌入是否破坏了东四原有的市井气?答案似乎是否定的。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这里的许多新式空间都与社区产生了更紧密的联系,与居民的关系也更近。

“咖啡厅后院和老街坊的家紧挨着,我们很怕打扰人家,结果很有趣,早上胡同的大爷起来,会把窗户打开,和烘豆的小哥说,你给我打一杯咖啡,我觉得今天的咖啡豆很香。”赵禹清笑着说,老街坊会来看戏、在沙发上坐坐,会和看脱口秀的年轻人搭话,“一些居民在短途旅行的时候,还会把家里的钥匙放在我们前台,大家是彼此信任的关系”。

山海四合书店的店长也对社区氛围有所感触。“周围的居民看到我们开业了,就会走进来,有时候就是吃完晚饭遛弯儿看到了,第二天一大早就会来店里。这种融入周边生活的感觉特别好。”在他眼里,东四北大街是一个特别“北京”的地方,来到这里的人可以放慢节奏、享受生活和艺术。

看风貌:建筑“卸妆”重现“大市银街”

行走东四南北大街可以看到,传统、民国、新中式、现代等多种风格的建筑外形皆有出现,不显单调。

“相比雍和宫大街,东四南北大街的风貌更加多元,业态更加混合多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历史文化名城研究所所长鞠德东介绍,从元代开始,东四南北大街就是一个商业中心,如今这里沿线商业比例达70%左右。但是,随着城市发展、业态更迭,东四南北大街一度出现风貌杂乱、慢行空间品质不高等一系列问题。

2021年初,东四南北大街在实现整体提升后,开街亮相。东四南杂粮店、永明油漆店、燕陶日用杂品商店等老牌匾被保存下来,行人目光掠过,颇有时光交错之感,而这只是沿街建筑修缮的“冰山一角”。秉承“修旧如旧”“新老结合”“保留风格多元性”等理念,东四南北大街共对447座建筑“卸妆”,让这些历经上百年的建筑展现真实的历史风貌。

鞠德东介绍,团队参照上世纪六十年代、九十年代等各历史时期的老照片,对现状格局与历史原貌相同的建筑,采用保护性修缮手法,让老街重现古都风韵。例如东四北大街492号的“精时钟表店”,设计参考上世纪五十年代的老电影《风筝》中反映当时大街风貌的片段及六十年代照片,为钟表店恢复性修建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常用的四扇屏门窗,采用铁红色、实木材质。

“东四南北大街的发展也是北京商业发展历史的缩影,历史的层叠性是其客观事实,也是其文化特色,我们希望街道风貌体现历史演进的过程。”鞠德东说,传承历史文脉不是简单的风貌复古,而是要古今呼应,因地制宜。在改造之前,东四南北大街的业态就是以生活民俗业态主导,服务本地为主,因此,规划中将该区段定位为“大市银街”,打造集老北京市民生活、传统商贸、多元创意文化相融合的地区。“生活设施得到保留和补充,比如便利店、照相馆、打印社,菜站等,同时引导了十余家不适宜的业态向老字号、艺术馆等高品质业态转化。另外就是加强了文创产业的集聚。”

畅未来:老街区精彩待续

街区风貌的保护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传统老街区未来还将继续进行业态升级。

记者从区国资委了解到,东城区在对东四南北大街实施环境整治提升中,同步推动现有商业内容的调整升级。具体来看,在对业态规划的前提下,由国资委授权区属国企东信空间作为崇雍大街商业运营的平台公司,将租约到期的区属国企房产的承租权、经营权优先交给平台公司统一运营、开展合作,以点带线推动街区商业业态的提升。

据了解,目前,已将咖啡厅、书店、餐饮等多个具有特色、受年轻人喜爱的新消费IP品牌引入其中,更多趣味空间也将陆续装修亮相。

“如今,东四南北大街已发生巨大变化。但当人们在街上漫步,仍旧还能看到清代的商铺房、民国的小洋楼以及昔日的字号与装饰,仿佛诉说着时光流转,勾起人们对过往的无限遐想。”北京史地民俗学会会员罗少东动情地回忆。

时光不老,东四常新。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