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三文娱 >

每日关注!冬天,有谁能拒绝铜锅涮肉

来源:解放日报  


(资料图片)

关于铜锅涮肉的起源,一向众说纷纭,有说起源东汉,有说起源北朝。有说马可·波罗在元宫中吃过火锅,又有说忽必烈行军途中开始了涮肉的历史。

不过,元太医忽思慧《饮膳正要》书中,并没有提及跟今天涮羊肉相仿的做法,将肉切成薄片食用。

抛开传言,南宋林洪所著《山家清供》,出现了最早的涮肉记载。

据记载,林洪在某年冬天,在武夷山抓了只兔子。他的老师说,将兔肉片薄,用酒、酱、椒腌,“令自夹入汤、摆熟,啖之,乃随宜各以汁供”。五六年之后,林洪于临安杨泳斋家,也见到了类似做法。杨泳斋作诗:“浪涌晴江雪,风翻晚照霞”,可以看出这里的晚霞正是肉片。林洪给这道菜起了个名字——“拨霞供”,并且还不忘补充,猪、羊肉都可以这么做。

1784年和1795年,乾隆皇帝举行了两场千叟宴,令每桌备“野意火锅”(涮羊肉、鹿肉等),蘸料则用酱豆腐、韭菜末,很是简朴。而北京民间第一间以涮肉闻名的饭店,是1854年开业的正阳楼饭庄。

再到光绪朝,《清稗类钞》提到京城中涮羊肉已经是到处皆有:“京师冬日,酒家沽饮,案辄有一小釜,沃汤其中,炽火于下,盘置鸡鱼羊豕之肉片,俾客自投之,俟熟而食。”

1912年,北京东安市场的清真“东来顺”饭店,从正阳楼找来切肉师傅,按伊斯兰习俗改进后,卖起了“涮羊肉”。东来顺使用的羊全部来自内蒙古西乌珠穆沁,羊是直接从内蒙古赶到北京,一路上喝泉水。到北京后先“栈”几天,圈养起来喂精饲料。

北京的涮羊肉,最重要的就是羊肉本身。因此锅底用的不过是清水加点葱姜末儿,最大程度上保留羊肉的真味。

另外,涮羊肉讲究分寸和顺序。一般先涮肉后涮菜,以羊尾之类较肥的肉润锅,再于肉汤内涮菜,滋味才足。下菜时则要用筷子夹着羊肉一片一片地涮,涮一片,不松筷,变色即起,吃的是略带血水的鲜嫩口感。

至于最常用的调料就是麻酱小料,由芝麻酱、韭菜花、姜末儿、香菜等调配而成,跟南方的油碟各有千秋。究其根本,是因为羊肉的呈味核苷酸(地上畜类肉的主要鲜味来源)并不高,而麻酱富含鲜味物质,二者取长补短,相得益彰。(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中华遗产”)

关键词: 铜锅涮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