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焦点短讯!沈北新区拆分社区更细致服务居民

来源:沈阳网  

41个大社区拆分为了71个小社区!3月27日,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从沈北新区获悉,截至2022年末,沈北新区的社区拆分工作已经完毕。大社区变小社区对居民们的生活有啥影响?社区治理能力是否会提高?当天记者走进沈北新区成立了仅4个月、从原柳岸社区拆分出来的——蒲雅社区,见证了“轻装上阵”后小社区的勃勃生机,以及迸发出来的社区治理新模式。


(资料图片)

组建“小”社区

用党建夯基汇聚“大能量”

沈北新区蒲雅社区是大社区拆分出来的小社区,成立于2022年11月,该社区毗邻辽宁大学,面积1.25平方公里,共有4个居民小区,常住户数6047户,自管党员86人,居民平均年龄32岁。蒲雅社区书记关丹阳是一位有10年社区工作经验、3年社区书记经验的“80后”社区书记。

“刚接任务时真是压力山大,毕竟这是一个新社区,没有相关工作基础。如何把社区居民凝聚在一起是我要破的第一个题。”关丹阳说。

为了破题,关丹阳进行了深入思考。第一步,她决定带领社区工作者们用党建夯基,以“小网格”汇聚治理“大能量”。首先她夯实社区党委3个网格党支部6个党小组22个中心户“四级”党组织体系。通过党组织开展“共建共治”,吸纳物业等部门加入。辽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等共建单位的20个党员负责人为党建联席会成员,建立居民需求清单、资源清单、项目清单事项30余个,解决居民就业、就医、就餐、教育等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同时从“党群服务”入手暖心纾困,组建9支党群志愿者服务队,认领爱心管家、文明倡导、纠纷调解等7类志愿服务项目。

社区搭台“嫁接”

年轻人肆意“碰撞”

很多社区以老年人为主,蒲雅社区居民平均年龄为32岁,社区工作如何吸引年轻人的注意力,凝聚年轻人,成为蒲雅社区需要破解的第二个难题。“我们的工作要让青年群体更幸福,要解决好青年人就业、求学、生活中的各种难题,我们还要替青年人守好他们的大后方,比如照顾他们的老人孩子等。”关丹阳说。带着这个思路,蒲雅社区的各项服务更精准。

比如解决居民吃饭便利问题,蒲雅社区以场地换服务,以“公益+低价+市场”模式,打造了社区食堂。附近工作的年轻人,中午可以很方便的到社区食堂就餐;放学时间,家长接完孩子也可以直接带孩子到社区食堂吃饭。社区还与马刚村、单家村、大辛二村等联村共建,在食堂植入“沈北特色农副产品体验中心”。居民吃完饭,还可顺便买菜购物,且保证所有货品新鲜、健康、平价。

为满足年轻人创业、生活、社交需求,蒲雅社区立足沈北大学城高校资源,创新“创业+生活+社交”经营模式,引入辽宁高校创新创业联盟运营青春书房。在这个仅68平方米的狭小书房,党建带团建,举办“青年大学习”“创业分享会”“大咖讲堂”“创业沙龙”……各色活动不断。“年轻人本就想法多,在这里我们面对面交流、碰撞,头脑风暴,资源共享,不仅帮助了很多朋友就业,也为大家合作创业提供了多种可能。”28岁的居民陈矩说。

学习IT专业的他正与几名同样有着创业梦想,从事其他行业的邻居研究他们的创业计划。“年轻人在青春书房肆意‘碰撞’,定能孵化出诸多创业项目;各色资源在社区大家庭相互‘嫁接’,定能互相成就。”陈矩说。

社区“拆大变小”

与居民的距离越来越近

“因为大社区变小社区,我们服务的居民数量减少,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工作,并把工作做精做细。微信群里居民有问题、有需求,我们第一时间回复和解决,每周我们都会组织开展居民们喜闻乐见的活动,这让我们与居民们的距离越来越近,居民更信任社区,社区的凝聚力、活跃度也随之迸发,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居民们纷纷‘狂飙’,主动加入到了社区治理当中来。”关丹阳说。

3月初,在居民的建议下,蒲雅社区在居民中组织了“图书漂流”活动,居民们纷纷拿出自家的图书跟大家共享,有些居民还贴心地在书皮上留言,写上祝福和想法;看到社区活动一个接一个,社区里德高望重、有一技之长的老人们也站了出来,他们正筹划“爷爷奶奶一堂课”,为孩子讲述本地乡土知识,以喜闻乐见的形式让孩子从故事里找到自己的根;社区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赵锶田将家族世代传承的满族服饰技艺、手工布艺无偿在社区传授,学员们制作的“非遗满族布艺”化作高档手伴被回收出售,让很多在家待业的妇女在家门口实现了舒心就业;还有从未做过志愿者的居民也站了出来,主动找到社区表态要为社区作贡献,并且链接资源,找来美发机构为社区内的行动不便老人上门理发,为此老人纷纷写来感谢信……

如今走进蒲雅社区,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烟火气,居民们的幸福感获得感和成就感空前高涨。大社区拆分为小社区,不仅减轻了基层的负担,还激发了基层治理的活力,更开创了社区治理新格局,解锁了居民“幸福密码”。

沈阳晚报、沈报全媒体记者王彩丽受访单位供图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