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飞花落絮 风吹雨洗-世界视讯

来源:沈阳网  

4月20日16时14分我们迎来谷雨节气。谷雨节气的名字,把它和降雨紧密联系在了一起,宋代诗人黄庭坚诗中“风吹雨洗一城花”描写的飞花落絮、风吹雨洗,正是谷雨时节的景象。事实上,谷雨节气的降水在春季的六个节气当中,也的确是最多的。然而,谷雨多雨基本只限于长江中下游流域,在我们东北地区,这个时候东北冷涡系统逐渐增多,会带来一些分布不均的降水,春旱和春涝都时有发生。


(资料图片)

谷雨节气降雨增多,大风也比较多。为何“谷雨”前后风这么大?从风的成因看,春季是盛行风由冬季风(偏北风)转为夏季风(偏南风)的过渡时期,尤其是在四五月份,冷暖空气交互频繁,温度变化很大,导致气压梯度大,极易产生大风,有时北方的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气流交汇形成锋面,二者互不相让,极不稳定,易形成低压气旋,也盛产大风天气。

谷雨时节大多是气旋风,也就是我们老百姓所说的西风或者西南风。气旋风能带来大气的上升运动,所以大风吹起的这些沙尘将会随着上升运动漂浮在空中,然后随着风向向东、向南扩散,这也就易形成扬沙或者浮尘天气。

确切地说,我们沈阳出现扬沙或浮尘天气是由于蒙古气旋将西北部沙源地区的尘沙吹散到空中,然后随着风向又有沿途的干旱或半干旱地区的尘沙进行相继补充,从而漂浮在沈阳地区的上空。

贺铮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徐佳婷

相关新闻

七十二候·溯源

谷雨问典汉字生焉

谷雨的雨,一度读第四声“玉”。元·吴澄《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去声(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是普通话的四个声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第一、二、三、四声)】,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雨读作去声,如‘雨我公田’之雨,盖谷以此时播种自上而下也。故《说文》云雨本去声,今风雨之雨在上声,雨下之雨在去声也。”汉《通纬·孝经援神契》:“清明后十五日,斗指辰,为谷雨,三月中,言雨生百谷清净明洁也。”明《群芳谱》:“谷雨,谷得雨而生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谷雨三候:初候萍始生。萍,水草也,与水相平,故曰萍。漂流随风,故又曰漂。《历解》曰:萍阳物,静以承阳也。二候鸣鸠拂其羽。鸠,即鹰所化者,布谷也。拂,过击也;《本草》云:拂羽飞而翼拍其身,气使然也。盖当三月之时,趋农急矣,鸠乃追逐而鸣,鼓羽直刺上飞,故俗称布谷。三候戴胜降于桑。戴胜一名戴鵀(rén),《尔雅注》曰:头上有胜毛。此时恒在于桑,盖蚕将生之候矣。言降者,重之若天而下,亦气使之然也。

谷雨,是一个与汉字由来密切相关的节令。《淮南子·本经训》:“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据传,轩辕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了中国最原始的象形文字,黄帝发布诏令,号召天下习用。仓颉造字感动了天帝,当时正遇灾荒,天帝命打开天宫粮仓,“天降谷子雨”拯救苍生。真可谓“惊天帝、泣鬼神”。后人把这天定为“谷雨”,成为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

2010年,联合国相关机构将“联合国中文日”定在每年谷雨日,以纪念汉字始祖仓颉,推广中文和中国文化。学界和民间有谷雨为“汉字生日”“书法生日”的说法。据报道,全国人大代表、华南理工大学安然教授近年曾两度建议将二十四节气的谷雨当天设立为中国的“汉字节”,引发关注。

作为农事节令的同时,谷雨成为集古老造字传说与有联合国背书为一体的“汉字生日”,别有意味——因文字诞生而“天降谷子雨”,似乎有了文化,人们就可以吃到天上掉的“馅饼”了。

沈阳人常说“谷雨种大田”,无疑是最接地气、最务实、最靠谱的了。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赵威

七十二候·风物

“布谷”催耕

詹德华

人间四月芳菲尽,谷雨时节,南方已是“杨花落尽子规啼”,柳絮飞落,杜鹃夜啼,与春天依依惜别了。

岂云春归无觅处。这时候,沈阳城却是花团锦簇,春意正浓。浑河涨起了“桃花水”,天空中也飞翔着无数的鸟儿。但城市里听不到子规声声,若到了旷野,那一声声“布谷、布谷”却是叫得正紧。

“布谷”是“艺名”,因声音而来,这种鸟的学名唤做杜鹃。就是“望帝春心托杜鹃”的那个杜鹃鸟,据说是蜀帝杜宇所化,声声啼血。在后来的诗歌里面被描写得文雅凄婉的杜鹃,其实并不是什么好鸟。《诗经·召南·鹊巢》说,“维鹊有巢,维鸠居之”,这就是成语“鹊巢鸠占”的来历。三国时期的生物学家陆玑说,“鸠,鸤鸠也。今谓布谷。”这个布谷鸟不仅占鹊鸟的巢,还把蛋下到别的鸟的窝里,让别人替它孵蛋,据说它还能将原巢里的鸟蛋扔掉。《诗经·曹风》里也有用鸤鸠四处下蛋,来比喻儿子不在身边的篇章:“鸤鸠在桑,其子在梅……”

不管布谷鸟的品德如何,当它开始一声声叫的时候,有经验的农人就知道,谷雨到,要开始种田了。辽沈地区入春晚入冬早,农作物生长季为每年的4月至9月。谷雨时节,气温快速回暖,地温也上升,满足了水稻育秧、玉米以及大豆等作物萌芽的基础条件,因此,东北版的节气歌中才有了“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之说。“谷雨到立夏,种啥都不怕”,这时节,沈阳周边的农田里,已经是一片繁忙的景色了。

若时光回溯,古时候,谷雨时节,沈阳的先农坛应该有一番祭祀农神的活动。古时沈阳有五坛,即天坛、地坛、社稷坛、风雨坛和先农坛。先农坛,在德盛门外东南隅。有祭台一座、正殿三间、大门三间。大致位置,在今沈河区先农坛路路南,今已不存。

古时候每年开春,在北京,皇帝亲领文武百官行籍田礼于先农坛。皇帝还要亲自耕种一下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的试验田,以表示对农业的重视。沈阳当时作为陪都,先农坛也有一些活动,不过,如今,已经鲜有人提及了。

布谷声声,谷雨催耕,盼望着,秋天的五谷丰登。

七十二候·风俗

春意阑珊且行且惜

胡潇文

谷雨惊春,十里不同俗。此时,山西人贴起了“禁蝎贴”,陕西人走进仓颉庙会,山东人看牡丹吐蕊,江苏人摘下谷雨茶……在沈阳,踏青、喝茶、放风筝依然是春天的主题。

谷雨喝茶,人们认为可以清火、辟邪、明目。在古代,老沈阳人自有一套“喝茶指南”,《沈阳百咏》中记载:“檐下招牌挂外壶,小河沿水煮红炉;寻常客到茶方便,快遣厨娘入市沽。”喝茶的“打卡地”是小河沿,茶水首选小河沿,其次是八王寺,最后是甜水井。不推荐“徐井”水,味道略苦。喝茶的“外壶”挂在墙上,方便人们即来即喝……别有一番景致。当下,年轻人追捧“围炉煮茶”的新方式,喝的不仅是一杯春味,也拉满了赏春的氛围感。

春深已近,踏青惜春。南方叫“走谷雨”,踏青串门重在走起来。北方人也走出家门,拥抱春光。谷雨依然有风沙作伴,“风挟沙而昙,日光作桂黄色”,往往昨天开的花朵,一夜风吹就“黄了脸”,姑娘们则一身防风、防晒的行头,做实了“春捂”。“踏青鞋小擅风华,木底高高指那家”,清朝缪润绂写出了老沈阳人的“街拍穿搭”。姑娘们踩上“高底彩鞋”,鞋底有的“二三寸厚”,有的“三四寸厚”,类似今天的松糕鞋,既显个儿又不累脚,充满了春天“小心机”。

谷雨后,麦苗拔节,雨贵如油,在一片奔忙中,漫漫长夏也悄然而来。

七十二候·舌尖沈阳

雨前香椿味最鲜

王若若

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预示着春天即将结束,夏天马上到来。虽然是春夏交接,但此时沈阳的温度还是偏低,如果吃寒凉的食物会让脾胃受到伤害,所以市民在谷雨时节应尽量少吃寒性的食物,例如黄瓜、生菜、西兰花、绿豆、西瓜等。

俗语说“雨前香椿嫩如丝”,谷雨时香椿味道正浓,其营养价值和食用价值都是最高的,香椿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维生素C和钙、铁等多种矿物质,由于香椿的特殊气味,食用后还能够理气健脾、消炎杀菌,提高免疫力。所以市民不妨在谷雨当天买上一把雨前香椿,搭配鸡蛋、豆腐一起炒着吃,或是单独凉拌食用,还可以裹上面糊油炸成香椿鱼,口感爽脆,味道更是鲜美无比。

香椿鱼的做法很简单,所用食材调料都很常见,主要包括香椿、鸡蛋、面粉、淀粉、盐、胡椒粉等。首先,把香椿简单清洗一下,锅中加水烧开,香椿放入焯水30秒左右,变色即可捞出。然后,把香椿切成小段,用冷水浸泡一下,沥干水分备用。碗中按1:1的比例加入适量面粉和淀粉,再加入1颗鸡蛋,盐、胡椒粉适量,最后加入清水搅拌均匀,面糊的浓稠度以香椿芽能挂住面糊成一条线状即可。锅中加入适量的油,烧至6成热后,将裹了面糊的香椿放入锅中油炸3分钟左右,炸至表面松脆即可捞出。待油温升高至8成热后,再将炸好的香椿鱼下锅复炸一遍即可。此时做好的香椿鱼咸香酥脆,用来佐饭或作为餐前小食都十分可口。

香椿虽然味美,但食用时要牢记一点,因为香椿含有亚硝酸盐,一定要焯水之后才能食用,市民在烹饪时可千万不能省了这道工序。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