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创事记 >

世界快资讯丨清朝级别最高的内阁大学士为什么又叫做“中堂”?

来源:别再错过月亮  

我们平常在看清朝历史剧的时候,经常可以听到一个“官名”,叫做“中堂”。比如乾隆朝的和珅——和中堂;又比如晚清时的李鸿章——李中堂。一般而言,在朝廷里能被称作中堂的,都是当时显赫一时的人物。

有些朋友或许会以为,中堂是清朝的一种官职,其实不然。中堂这个称呼所对应的,是内阁大学士。

说起内阁,其历史可以追溯到明朝初年。我们知道,明太祖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初,为了加强君权,削弱相权,以谋反罪名诛杀了宰相胡惟庸,并且下旨命令自己后人不准设立丞相职位,“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资料图片)

胡惟庸之死,宣告历经千年的丞相制度结束。但是,丞相这一职位没有了,丞相的活可一点没少,还得有人来干。为了填补丞相职位的空缺,朱元璋特别设立内阁,以内阁学士作为皇帝顾问,处理繁杂的政务。

内阁学士最初是为了架空相权而设,虽然级别很低,但实际权力很大,在明朝中后期,其地位和权力都不断上升。

清朝建立之后,大致上沿袭了明朝的制度,同样设立了内阁这一机构。在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改大学士之“四殿两阁”为“三殿三阁”,共有保和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体仁阁、东阁六个大学士的空缺。不论被授予哪一殿哪一阁的大学士,都是正一品职级,地位尊崇。

不过,六个大学士的空缺,一般不会同时授满。自嘉道以后,大概的定制是只授四位内阁大学士,再加两名协办大学士,一般满汉官员各占一半。

协办大学士的品级比大学士要低一级,为从一品。不过其实二者间的地位非常接近,只要有大学士退休或者死亡,协办便能循资替补。所以协办大学士品级虽低一等,但也能荣获中堂的称号。

“中堂”的原意,指的是厅堂的中间。那么为什么内阁大学士这一官职,可以用中堂来称呼呢?

根据史料记载:

“大学士名居揆席,非兼充军机大臣,几与闲曹无异。然位分不可亵,故大学士多有管部者。京官皆一满一汉,分东西坐,非如外官之坐,必中于堂也。唯管部,则于部中添一正座,两旁以满汉尚书陪之,满汉四侍郎则在下面分两旁坐。故大学士俗呼为中堂。”

我们前面说到,内阁大学士的设立,本身是为了架空宰相。但内阁学士权力膨胀之后,反过来又成了皇权的掣肘,所以雍正时特设立军机处,绕过内阁来办事,从而又架空了内阁。

《清史稿》曾记载:“明内阁主旨拟,承旨撰敕,其在唐、宋,特知制诰之职。以王命所出入,密勿献替,遂号为宰相。军机处制与相类。世谓大学士非兼军机处,不得为真宰相。”

所以说内阁大学士位分虽高,但如果不兼任军机大臣的话,等于是个虚衔。能担任内阁大学士之人,一般都是年高德劭,但年纪太大,真正办起事来又不如年轻力壮的人,军机大臣人数也有限,如果全让内阁大学士兼任,不仅会降低行政效率,而且也失去了设立军机处的意义。

既然大学士不能全部充任军机大臣,但也不能全都不给一点实权,所以一般就让每个大学士都管一个部。

清朝的六部,即吏部、户部、兵部、工部、刑部、礼部,每个部院都设六位堂官,包括两尚书四侍郎,也是满汉各半。因为每个部院的长官是偶数,所以堂官办公时,是在部堂东西两面对坐。

而管理部院的内阁大学士,因为身份最尊,所以其座位是设在部堂的中央。大学士作为两旁为满汉两尚书,再下面则为东西对坐的四侍郎。因为大学士坐在部堂中间,因此人们便渐渐以“中堂”来称呼内阁大学士这一官职了。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