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24小时 >

每日观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高质量发展

来源:沈阳网  

3月3日,“振兴新突破我要当先锋”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四场)召开。市工信局副局长董玥,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莹介绍了我市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和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等方面的重点任务和具体举措。

市工信局: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在发展先进制造业上实现新突破


(相关资料图)

在发布会上,市工信局副局长董玥介绍说,未来三年,沈阳市将聚焦产业结构调整、先进制造业等优势领域,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服务型制造发展工程、头部企业园区建设工程、数字经济发展工程、现代建筑业培育工程和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全力推动沈阳工业率先振兴。

作为“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赛道的牵头单位,市工信局研究制定了本赛道的专项行动计划,即《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专项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共设置7项工程、28项行动,董玥在发布中进行了详细解读。

一是实施产业链提升工程。推动市级“双链长”制为牵引,推进千亿产业链强链、战略性新兴产业链建链、强基础补短板补链、加大重大技术装备研发延链。2023年,高端装备、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等8条市级重点产业链规模突破8000亿元,千亿产业链达到4条,高端装备制造行业占比达到35%,“新字号”产业链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0%。同时,以产业链壮大规上工业规模全面提升,通过实施规上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力争2023年百亿企业达到5户、50亿元以上企业达到10户、亿元以上企业突破500户、规上企业突破1900户、“专精特新”企业突破450户,有力支撑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达到1万亿元目标。

二是实施制造业“数字赋能”工程。深入推进“上云用数赋智”,从强基础与促应用两个维度着手,具体实施培育制造业智能转型示范、中小企业数字转型普及、推进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建设、布局新型信息基础设施建设、“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5项行动,持续适度超前建设5G基站和完善工业互联网支撑体系,加速数字化转型由示范引领向中小企业普及转变,到2023年,累计培育智能工厂30个、数字化车间60个;规上中小企业数字化评估诊断覆盖率超过30%;规上重点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力争分别达到78%、65%。争创国家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省级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累计达到19个以上。5G基站力争突破4万个;上云企业突破3000户。

三是实施服务型制造发展工程。依托建设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开展服务型制造“个十百”提升工程,创建东北首家国家工业设计研究院,新培育省级以上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项目、平台)10个,组织100个服务型制造项目。2023年,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重达到20%。同时,加大中介服务和检验检测等高技术服务业发展,2023年培育一批知名度高、信誉度好、竞争力强的中介服务业品牌机构;在食品、药品等领域开展100项检验项目资质认定,在计量领域建立17项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在金属材料、家具、建材等产品质量领域新增100个项目/参数检验能力。

四是实施头部企业园区建设工程。在产业承载和集聚能力建设上全面发力,持续壮大头部企业配套和特色工业园区数量规模,提升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能级。2023年,头部企业配套园区和重点特色工业园区数量达到“12+24”,“三生融合”生态初步建立,新增园区投资达到150亿元。机器人及智能制造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突破1300亿元,争取纳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工程。

五是实施数字经济发展工程。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化,推进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通过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5个数字文化产业园区(基地)、8个数字经济园区(基地、楼宇),发展元宇宙核心产业。积极探索数据要素市场化流通,建设中国沈阳数据交易中心,搭建金融征信等数据市场化运营平台。在工业、农业、服务业领域推进一批数字化应用示范。2023年力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6%。

六是实施现代建筑业培育工程。推进绿色建筑、建筑企业智能化和数字化转型升级、建筑业企业工业化转型、建筑产业园区建设4项行动,推动绿色建筑规模化发展和全过程管理,加大传统建筑企业智能升级示范项目培育及政策支持,建设国家智能建造试点城市,引导建筑企业整合上下游、创建高新技术企业,加大企业跨建筑、工业门类政策支持,建设中国(沈阳)智能建造产业园。2023年,建筑业总产值达到1920亿元,同比增长6%以上,力争达到1950亿元。

七是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实施产品、工程和服务质量提升行动,推进标准创新示范,创建质量品牌提升示范区,建设卓越质量管理推广基地,培育争取质量奖,着力提升沈阳品牌价值。2023年,建成3个卓越质量管理推广基地,新增国家标准40项、省市地方标准80项,制造业产品质量合格率达到94%。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黄超

市科技局:实施五大行动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在发布会上,沈阳市科学技术局党组书记、局长李莹介绍,为全面深入、快速有效地落实省委、市委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重大部署,进一步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推出更多体现中国速度、中国水平的“沈阳制造”,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支撑沈阳高质量发展,市科技局将从五个方面落实“着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实现新突破”赛道的重点任务。

围绕实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行动,探索沈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组织新模式,着力提升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一是聚焦高端装备、航空、集成电路等8条产业链重点领域,通过绘制产业链图谱和创新链图谱,梳理“卡脖子”的整机、部件、附件产品及有关技术。二是从关键技术受制于人和进口产品国产替代两个维度,查找“卡脖子”技术问题,凝练形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清单。三是通过龙头企业自主研发、联合攻关、“揭榜挂帅”“带土移植”和基础研究等5种方式,“量身定制”技术攻关路径,设立科技专项,组织实施攻关项目100项。在实施“揭榜挂帅”科技专项方面,将聚焦沈阳市现代化产业体系的“5+3+7+5”产业链,由沈阳市辖区内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雏鹰、瞪羚、独角兽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高成长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等高能级企业,作为发榜方提出技术难题或重大创新需求,经专家凝练甄选后予以发榜,由全国范围内的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科技型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作为揭榜方进行揭榜攻关。“揭榜挂帅”科技专项资金采取前资助方式,对发榜方给予最高不超过300万元支持。

围绕实施推进重大技术装备攻关行动,持续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夯实产业链创新基础。加快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设施建设,力争2023年底主体建筑封顶,建设进度超过50%;推进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建设,完成技术方案论证,启动原理样机制备。加快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推动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宁辽河实验室实质性运行,支持实验室实施一批自主科研攻关项目。推进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等国家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按照国家统筹安排,争取4到6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在沈阳市落地。

围绕实施规上企业倍增行动,着力提高科技型企业增长率,提升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承接能力。实施“育苗培干强柱”梯度培育工程。一是“育苗”工程。支持众创空间、孵化器、大学科技园等提升成果转化、创业孵化、资源集聚能力,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成长。二是“培干”工程。支持各类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头部企业、产业链配套科技型企业招商,形成“枝繁叶茂”的高新技术企业群体。三是“强柱”工程。设立重大科技专项,支持科技领军企业快速发展,形成一批“顶天立地”的科技领军企业。2023年底,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到5000家,科技型企业突破2万家。

围绕实施推进工业园区提升行动,强化“一城一园三区多组团”建设,优化科技创新空间格局。高标准建设浑南科技城,加快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打造全国有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2023年底前,基础设施一期、孵化器(智慧之云)、科学家工作坊一期竣工投入使用。加快沈北科教融合园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基地、科技孵化器、人才港、人才公寓投入使用。实施科创组团提质增效行动,构建建设标准、绩效评价体系,建设一批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和高成长性企业孵化平台,推进“三生融合”的大学科技园和创新型产业园区建设。

围绕实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倍增行动,加快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激发产业链发展新动能。一是突破5G、大数据、区块链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推进沈阳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成为国家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启动算力中心300P扩容建设,算力填充率达到80%以上,推进产业从数字化、网络化向智能化跃升速度。二是推进“知者乐行”道路数据、“沈阳·太一”多模态推荐等大模型建设,强化基础模型科研创新。三是助力传统企业智能化转型,孵化10个以上人工智能解决方案,实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人工智能技术场景应用示范10项,形成人工智能产业的良好创新发展生态。

沈阳日报、沈报全媒体记者 岳雨

关键词: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