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表上市潮将至 五大势力混战

今年全球智能手表销量预计将超120万

在上周的Macworld Asia大会上,不少智能手表被展出;而更早些时候,国内市场已经有数家厂商发布了智能手表,还有正被炒翻天的三星GEAR和苹果iWatch,尤其是我陆续拿到消息,一批智能手表即将在9月后宣布上市,智能手表市场将爆发了吗?此时此刻,我觉得有必要进行一下梳理。

先简单说下智能手表演进史。可穿戴设备正处在一个从创意产品到与市场对接的关键时期。智能手表则是其中最丰富的一个品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70年前的机械计算表。然而,现代智能手表则是伴随智能手机和应用的爆发而兴起的。

我们可以把智能手表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

1、简单计算, 比如整合了计算器功能的电子表。

2、腕上电脑,具备操作系统的智能手表,可以看作是一部小型的腕上电脑,比如采用Palm操作系统的Fossil FX2008。

3、智能互联终端,现代智能手表网络和传感器功能进一步丰富,我们现在所称的智能手表默认都指的是这一类。其典型的特征至少包括:

一)可以与移动终端互动。二)自身有更多的传感器获取环境数据。三)有多种互联方式比如蓝牙WiFi或者NFC。四)具备云计算和社交的功能。

不同定位的产品至少具备以上特性中的几项。

提交

回顾完历史,再说下智能手表的现状。目前参与到智能手表格局中的厂商大致可分为这五大股势力:

  一、老牌手机厂商

摩托罗拉、SONY、苹果、三星、中兴、酷派等等老牌移动终端厂商已经或正在加入到智能手表浪潮中。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已经推出的和即将发布的。

摩托罗拉ACTV和索尼SmartWatch是两款已经推向市场的成熟产品,出发点都是“智能手机的配件”,摩托罗拉在CES2012推出ACTV后,再没有升级。之后推出过高尔夫特别版,但基本设计未变。

MOTO最初是希望靠这款产品来定义智能手表,但需求有限,没有创造好的销量,加上摩托变故,这款产品也就成了绝唱。

SONY的SmartWatch相比要单纯许多,也是作为手机的第二屏,可以显示短信、来电等提醒,但音乐和运动功能没有MOTO ACTV强大,不过SONY SmartWatch希望打造手机第二屏生态。

二款产品定价不便宜,SmartWatch一代的美国售价是149.99美元,第二代年内上市,要更贵。8G版 ACTV高达249美元。

可惜的是,二款产品都未能真正引爆市场。接着更大牌厂商即将加入,一是三星,智能手表GEAR推出已无悬念,可能在9月5日新品发布中亮相。更值得期待的则是苹果的“iWatch”。苹果公司对穿戴设备有很大的热情,CEO蒂姆·库克在AllThing D的D9大会上接受采访时,对穿戴设备谈到了很多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目前穿戴设备市场缺少真正的好产品。

国内老牌手机厂商也已磨刀霍霍。酷派上周抢跑,提前在微博上秀出了智能手表的设计原型。而一位中兴内部人士向我透露,中兴的智能手表已经在设计规划之中。

上述厂商都只是典型代表而已,事实上还有很多公司都在秘密部署。

  二、新兴创业公司

创业者总是走在产业前列,他们开创了概念,认同个中趋势,并艰难地往前摸索。比较有代表性的有:

Pebble:定位与索尼SmartWatch接近,但更加独立,与手机分离后,基本功能更加丰富。Pebble最初是Kickstarter上的一个众筹项目,已凑得3000万美元,也是市场化做得最好的,目前已售出超过35万台。

Cookoo:也是从众筹项目发展而来,想法相对保守,外形更接近于传统手表,带指针,但简化了提醒功能,只在手表上显示提醒,不显示提醒内容。目前,国内已有公司将这款产品引进。

inWatch:这是国内一家初创团队,产品定位是“手表形的Android智能手机”,具备智能手机的所有特性,但可以像手表一样戴在手腕上的。

  三、传统互联网公司

盛大旗下果壳电子是传统互联网公司在智能手表方向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但是GEAK智能手表数次跳票。GEAK智能手表定位与inWatch类似,不同在于极客手表希望在其他功能上更强大,比如强大的传感器信息获取能力,但这对传感器技术和工程难度、电池耗电都是有极高要求。

所以极客手表也是现在进程最艰难的一款产品,至今还没有公开展示过最终产品。

百度也介入了穿戴设备,但是是智能眼镜,并非手表。相信随着智能手表市场趋热,习惯跟随的百度也很可能尝鲜介入。现实是介入进来的互联网公司并不多。

 四、跨界的医疗健康和运动公司

不管是手表还是手环,运动和健康功能都是智能穿戴设备很重要的一部分功能,所以一些传统医疗厂商、运动品牌也介入到穿戴设备来,Nike依靠十几年的积累推出了FuelBand运动手环,国内的咕咚和麦步也推出了类似的设备,一家名为MIO的科技厂商则推出了多款运动手表。

MIO推出的运动手表可以测量心率,显示行进速度和距离,计算运动燃烧的卡路里,同时还有一个MyFitnessPal的社交社区。

在医疗健康方面,国内的代表厂商有天津九安医疗的推出的AM3运动手表。他们对智能手表的理解更偏向于运动辅助,即将运动手环的功能整合在一款智能手表里,可以记录运动的轨迹、步数、睡眠质量等数据。

但是与智能手环不同的是,手表形的运动辅助腕表可以直接显示运动的数据,比如已经走了多少路,跑了多远等等。这是医疗行业的思路,由于智能手表可显示面积更大的优势,未来会有更多医疗健康和运动品牌推出智能手表。

  五、深圳系

所谓深圳系,我将其归纳为来自深圳,有电子行业基础的企业,大多是不为人知的手机OEM、ODM厂商。他们的套路是把Android智能手机做到手表形的外壳里。

虽然看起来和inWatch、GEAK手表类似,但是他们的销售手段简单粗暴,直接用手机的方案,但低价售卖,淘宝上有很多类似产品销售。

比如深圳手机厂商优美也推出了这样的产品。我还接触过这样一家代理商:他从深圳厂商找到上面提到的产品,铺往东北的一些商场里出售。

  总结:

五大势力发展路径不同,但对比后,我发现有二点值得国内跳入这个圈子的公司注意:

1、缺少标杆产品。产品定位还没找准,究竟什么样的智能手表才是真正我们需要的产品?智能手表作为即将爆发的市场,需要一款优秀产品来证明。会是苹果iWatch吗?至少国内外创业者和公司还都有机会。

2、国内缺乏破坏式创新,相比Pebble和Cookoo在产品思路上不落窠臼,国内绝大部分智能手表从一开始就落入了Android的“坑”里,虽然便利,但缺少新意,想象空间也可能天生就受到束缚了,需要破坏式创新。

来源:搜狐IT

编辑: 发表于 2013 年 8 月 27 日
文章栏目: IT科技, 标签: